新年伊始,我市各部门和单位工会会员陆续领到了“精准扶贫个旧市同富经营销售服务站”配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养殖的农副产品。该服务站自2017年11月开业以来,依托新建的10个专业合作社为支点,已完成首批工会订单,累计售出猪肉2.8万余斤、红米1.4万余斤及柠檬、花生、蜂蜜等农副产品,销售金额250余万元,覆盖贫困人口1848人。
●通讯员 朱 兰
从“点”到“站”,网络辐射覆盖村村寨寨。针对市场价格波动大,贫困村、贫困户地处偏远、交通不便,农副产品运输难、销售难的问题,我市成立“精准扶贫个旧市同富经营销售服务站”,并以此为核心,由市供销社牵头成立了个旧市同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下设10个专业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,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,将北部的优质稻、特色果蔬,南部的杂交玉米、马铃薯、生物药材、生态养殖,低热河谷的香蕉、芒果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向服务站输送,交由同富经销服务站统一配送到各单位。“1站10社”,形成覆盖全市贫困户的产业辐射网络,织密了一张贫困户增收的“致富网”。
从“散”到“聚”,贫困户增收清清楚楚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、市总工会在2017年12月联合发出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的倡仪书,倡仪全市干部职工将工会福利纳入经销服务站进行消费,优先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产品。贫困户种养殖的农产品通过10个专业合作社进行收购,制作专门的农产品收购明细表,逐级审核确认为贫困户产品,集中运输到经销服务站后配送到各个基层工会、机关食堂,努力做到销售渠道清、贫困户增收清“两个清”。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价格实行兜底,帮助贫困农户对接市场。经销服务站内销售的产品均符合检验检疫标准,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,确保市民和职工买得放心、吃得安心。通过“1站10社”,全市散而小的各种农产品汇集到市级服务站,贫困户不再为农产品销售发愁,为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,形成了带动生产的“加油站”。
从“窄”到“宽”,贫困户思路明明白白。聚焦脱贫短板,以经销服务站销售为支撑,以10个专业合作社收购畅通渠道,以菜单式定产,以工会会员单位定销,贫困户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种养殖主打产业30余个。动员帮扶干部深入基层一线,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,提高种养殖技术,制定帮扶措施1万余条,培训农村劳动力23854人次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0人;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名,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176人,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300余万元扶持产业发展,下活了产业扶贫“一盘棋”。